![]() 政策既“點燈”,又“加油”。這令房地產下行之勢又有上升的苗頭,左右買房者的情緒。上周紹興、福建相繼出臺救市政策,除常規的放開限購外,兩者均在信貸政策方面下發了相關指導意見,福建對首貸認定實質性放松,紹興更是明確二套房貸首付比例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按不低于40%的最低限執行。
有關中國樓市的走向爭論從未停息過。比一股暗流似乎正在樓市中涌動更為關注的是,地產大佬投手舉動。消息稱,李嘉誠旗下的ARA公司在2011年1.76億美元收購的上海某甲級寫字樓,已于2.5美億出手,接盤者是新加坡某基金公司。
對于一個浸淫房地產多年成功商人,李嘉誠的投資一直被稱為市場的風向標,而其避險意識歷來被人關注。如果過往一次次避開經濟危機的遠見案例而被人遺忘,那么去年以來持續拋售地產以及房地產下滑完美吻合,已表明首富并非徒有虛表。從去年8月至今,李嘉誠家族已經出售了接近200億的房地產資產。 此時,無論是近期的中國宏觀經濟數據,還是地方政府奔波于救市。房地產似乎有轉向的苗頭,為何李嘉誠執意堅持拋售?業內對此分析莫衷一是,但作為投資中國房地產價值高達400億(內地土地儲備高達1652萬平方米,占全球近8成)規模,看空中國經濟或者房地產,毫無益處。 |
如果有更好的投資標的,精明的商人不會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除非沒有找到安全邊際和投資收益比目前更高的。顯然,進軍海外地產在李嘉誠看來,將是一個更靠譜的生意。
![]()
今年4月份,李嘉誠旗下和黃獲批在倫敦發展涉及達10億英鎊(約129億港元)的綜合房地產項目,在倫敦金絲雀碼頭以東3.2公里的英國海軍船塢舊所在地特福德,發展包括3500個住宅單位的多層大廈,以及寫字樓、商店、餐廳及酒店。 |
通過梳理李嘉誠的投資邏輯,不難發現投資環境和政治環境是其考量的兩個重要因素。其囤地高達數年之久的,一些項目甚至高達10年未開工,這背后地方政府一直開綠燈,只因害怕得罪地產大亨。也就說是政治環境并非是其投資阻礙。而投資環境,盡管目前中國處在轉型階段,但二季度以來,經濟數據已出現回暖。
![]()
由此可見,更深次的原因在于中國房地產暴利時代已結束。其實,自2013年后,市場再無流傳李氏家族在內地購買土地的消息。與其房地產持謹慎所不同的是,李嘉誠并未閑著,反而系列動作頻頻。目前轉型高科技就是仍然看好內地發展潛力。涉及農業、能源、生物工程、環境 治理、醫療、大數據等7大領域項目,前不久在北京集體亮相。這些均是關涉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具有很強的科技引領性,在中國極有商業化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