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天(6日)公布11月份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指數繼續運行在50%以下的收縮區間,全球經濟呈現繼續下行走勢。
11月份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8.7%,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低于50%。分區域看,亞洲和美洲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均降至50%以下,制造業均面臨收縮壓力;歐洲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雖較上月有所回升,但仍在48%以下,制造業維持弱勢運行態勢;非洲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小幅上升,并且連續2個月略高于50%,制造業有所恢復。綜合指數變化,全球制造業呈現繼續下探走勢,仍面臨較大收縮壓力。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 徐洪才: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六個月環比下降,這是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嚴重不足、有效需求減弱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受到疫情反復,地緣政治沖突和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收緊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分析認為,疫情之下社會流動限制、持續的通脹壓力以及需求的持續萎縮都在不同程度上遏制全球經濟的恢復勢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在2022年或2023年將出現經濟萎縮。經合組織認為,全球經濟2023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2.2%。
專家表示,當前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因素并未出現實質性改善,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狀況不容樂觀,地緣政治沖突僵局沒有改善跡象,世界主要國家均面臨不同程度的通脹壓力。這些因素制約全球經濟恢復動力,世界經濟持續下探格局沒有改變。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 徐洪才:從全球的視角來看,我覺得主要經濟體要在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比如能源危機、氣候危機、糧食危機、供應鏈受阻方面加強政策的協同、溝通、合作,這對于明年的經濟有效地恢復正;,這是一個重要的政策保證。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近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經濟衰退、海外流動性緊縮仍然是需要關注的重點,而對于2023年可能促進經濟上行因素的判斷中,基建投資排在首位。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表示,作為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基礎設施投資是一個重要的發力方向。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 金立群:互聯互通對于推動地區的區域的經濟合作非常重要。亞投行作為一個新型的國際多邊機構,在互聯互通方面的力度會進一步地增大。